自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医院产科患者不断增多,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1位[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剖宫产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目前可用于预防剖宫产术感染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给药时间和维持时间也各有不同,所以,如何才能既经济又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术感染,成为了妇产科医师和临床药师关注的重要内容[3]。针对不同抗菌药物之间及同一抗菌药物不同生产厂家之间用于预防剖宫产术感染的综合成本-效果分析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收集了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近2年来的临床资料,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我院预防剖宫产术感染的4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旨在寻求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用药方案,为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医药资源以及在剖宫产临床路径医疗费用控制方面提供客观依据和技术支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患者600例。纳入标准: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年龄21~40岁;足月妊娠(妊娠周期37~40周)。排除标准:术前有感染者(如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梅毒及淋病等);术前3 d内使用过抗菌药物者;术前体温偏高或血象偏高者;术前羊水Ⅱ度及以上或胎盘早剥等患者;有妊娠合并症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炎和中度及以上贫血等;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其他手术者。按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同进行分组,A组131例,B组105例,C组186例,D组178例。A组患者平均年龄(30.)岁;平均妊娠周期(37.)周。B组患者平均年龄(30.)岁;平均妊娠周期(38.)周。C组患者平均年龄(29.)岁;平均妊娠周期(37.)周。D组患者平均年龄(30.)岁;平均妊娠周期(37.)周。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组患者于剖宫产术断脐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规格:0.5 g)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术后继续使用24~72 h,1日2次。B组患者于剖宫产术断脐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规格:1 g)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术后继续使用24~72 h,1日2次。C组患者于剖宫产术断脐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进口,规格:0.75 g)1.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术后继续使用24~72 h,1日2次。D组患者于剖宫产术断脐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国产,规格:1 g)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术后继续使用24~72 h,1日2次。
1.3 观察指标
(1)血象:术后第3日查血象,若白细胞计数>12.0×109/L或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为异常。(2)体温:术后每6 h测1次体温,若无其他原因(如乳房充盈发胀、上呼吸道感染等)连续2次体温≥38 ℃者为异常。(3)术后感染:指产褥期出现的相关部位的感染。①切口感染。术后切口处红、肿、热、痛,伤口裂开,术后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②宫腔感染。术后腹痛,宫体压痛,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持续不净、味臭。③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或盆腔脓肿及子宫体炎等。(4)预防用药效果:术后有感染或血象、体温异常为无效;无感染和血象、体温无异常为有效。
1.4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1)成本的确定: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是指药物治疗的总成本。每例患者药物治疗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医疗费、检查费、床位费、药品费及治疗费等。间接成本多采用人力资本法,主要指因疾病而影响的工资费用。隐性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和困难,多采用意愿支付法来获得该费用数值[4]。隐性成本因主观因素较大故不计入本研究费用。由于本研究考察对象为单一手术,故只采用住院期间的直接成本作为分析对象。(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采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费用,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效果采用预防感染有效率表示,通过成本-效果比(C/E)来表示获得一份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比值越小越好。(3)增量分析:通过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来计算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各组所节约或增加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4)敏感性分析:由于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所以有必要进行敏感性分析。考虑到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后,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药品费用总体趋势呈现下降趋势,医务人员劳务技术性费用略有上升,所以将研究中所涉及的抗菌药物价格下降15%,或住院总费用下降10%,其他参数不变,来考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qikandaodu/2020/0730/445.html
中国药物经济学投稿 |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中国药物经济学版面费 | 中国药物经济学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经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