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健康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2009年至2010年发布《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文件就已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药检工作贯穿在药物的研制、生产、储藏等各个环节,对全面控制药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质量检测》课程是根据医药企业的实际需要,针对药物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兼具过硬的药检技能及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的高素质药检人才,这也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药物质量检测》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方法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型学科,除培养基础实验技能外,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为适应药品检测岗位的实际需要,在教学条件上还应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现代精密分析仪器的机会,同时通过多项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对专业课程《药物质量检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强调实验教学应与岗位现实工作相结合,同时在教学条件上也应增加现代分析仪器及仪器分析实验课时,除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外,还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药物质量检测》课程目标在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及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型药检岗位人才。但是目前,在高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教学中对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实验设备与教学人员的投入不足,难以实现每个学生均参与足够的操作实践;实验教师照本宣科的演示,学生参与的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严谨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有限;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药检工作岗位实际应用需求脱节,毕业后对工作岗位上的新技术不熟悉、新仪器不会用。
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实验课程设计与药检岗位的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融合,培养目标难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以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的含量为例,作为药检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学生多以验证方式,依据书本上罗列的具体实验步骤来强化理论教学内容,甚少涉及完整的药物质检工作程序,如从取样、查药典、配置所需试验、查所需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到完成检验实验操作、处理数据,最后还应具备完成检验原始记录并出具检验报告书的能力。在此传统药物质量检测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完整性、药品质量观念等专业素质的培养,难以满足企业对药检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将专业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重视课程设计与药检岗位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本研究探讨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有效提高《药物质量检测》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培养出技术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探索
1.开展企业调研项目,深入了解制药企业对药物检测岗位的要求
为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我们积极深入校企合作的制药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我们与正从事药物检验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开展茶话会,从而获得往届毕业生对于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岗位主管、在岗检验人员等进行座谈等方式,充分了解目前制药企业对药物检验岗位人员的要求。另外,为弥补本专业教师在药物质量检测岗位实践与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欠缺,提高质检专业技能,我们深入中山市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的质检部门进行实践,并与一线药检在岗工作人员共同探讨药检岗位需求。
2.基于药检岗位实际需要,设计项目化教学内容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制药企业对从事药检岗位的本专业毕业生有一些更高的期望,如应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药检岗位的要求有更为系统的认识,对药检工作流程更为熟悉,对检验数据完整性、规范性的观念更为重视,并加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qikandaodu/2020/1222/665.html
上一篇:老慢病常用药熟记于心帮助多
下一篇:寻医问药
中国药物经济学投稿 |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中国药物经济学版面费 | 中国药物经济学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经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