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发挥区位优势 川渝携手联动发展 ——专访四川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12:5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既要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又要聚焦重点领域精

新时代,新征程。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既要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又要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率先突破。成渝两地山水相连,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大致相当,两地应如何丰富合作内涵,实现差异化融合发展?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许彦。

做强支点 形成成渝发展新局面

记者: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了成都作为极核和各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要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这对成渝两地融合发展来说,有何深意?

许彦:成都既是全省经济发展主干,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这既要求成都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提升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经济承载力和创新力,也要求成都增强对全省发展的引领作用和与重庆的联动作用,带动和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四川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区域。虽然成渝“双核”GDP已破万亿元,但其他城市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的次级城市相比,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产业发展水平均相差甚远。为此,进一步明确各市州的城市发展定位、加快特色产业集群聚集生根、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也是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南翼跨越、北翼振兴的核心城市,既要加强与成渝“双核”的协作,又要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不断提升特色要素集聚能力。要着眼于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次级支撑,大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空间资源供给,优化功能布局,加快形成现代产业集聚中心、区域物流枢纽、国内外开放平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对于十三个重要节点城市而言,要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特色资源,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其在通道、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功能协作职能。尤其要注重提升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在省内构建“极核带动、干支联动”的网络化区域产业协同体系、要素支撑体系、开放通道和平台中,增强与极核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联动效应和协同能力。

加强产业协作 释放产业集群效应

记者:产业协作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四川和重庆该如何发挥优势,实现两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许彦:党的十八大以来,川渝两地均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四川已初步形成以“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发展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重庆则紧抓大数据智能化,迭代升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路径已基本成型。川渝两地产业合作发展符合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整合两地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夯实和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

从产业规模来看,川渝两地产业门类齐全、自然资源丰富、基础实力雄厚,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已成为国内优势产业,在国际上也有较强竞争力,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现实要求。川渝两地相关产业虽有部分重合,但由于基础不同、发展重点不同、发展优势不同,其产业合作的机会远大于竞争。当前,四川产业集群的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地区,企业规模小、大企业数量少仍是主要短板,如四川规上工业企业数仅为广东的三分之一。为此,川渝两地要深化企业合作,加强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国内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发展能力。

从产业结构来看,川渝地区应在提升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链结构,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优质要素有序流动。如电子信息产业,要避免低端无序竞争,要统筹布局高端、中端、低端产业环节,要统筹重点项目的空间结构,实现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优化、优化中提升价值链的发展新格局。以现代金融业、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着眼于优化整合川渝两地市场、提升内需支撑。要以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重点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发展以线上线下相融合为主要特点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qikandaodu/2021/0213/711.html

上一篇:比阿培南延长输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药
下一篇:关于经济犯罪侦查的经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