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06: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新经济业态的快速崛起,各领域行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多,聚焦于应用性本科教育、立足与高校学生价值需求、构筑高效的应用

■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新经济业态的快速崛起,各领域行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多,聚焦于应用性本科教育、立足与高校学生价值需求、构筑高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本科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观,亦是新经济特征的内在要求。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定位、课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与创新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尽可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1]。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绿色”“共享”“可持续”“协调”等新兴词汇是其显著特征,这也是使得我国产业经济模式从传统“粗放式”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过渡,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其重新赋予新时代经济的内在涵义,这也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必须摒弃一切不利因素,坚决抵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经济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在结合实际现状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

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我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学术型、应用型(专业型)两种类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应用型本科人才愈发重要[2]。简而言之,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确保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并有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反而言之,不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或探求客观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及本质,而是在最新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诸多实践技术、创新思维等元素融入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统一的目的,从而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要素是“用”,本质上“学以致用”,“用”的前提条件是掌握基本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用”的服务对象是经济产业及市场经济机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经济的内在价值需求,全面推动新时代发展进程。因此,精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保障。众所周知,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高职教育、学术型教育,其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相比于学术型本科教育,大部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科学研究能力不足;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专业实践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迫在眉睫。在教学实践中,需以社会经济发展及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生产力转化,由此为市场及企业输送更为优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提升本科学生就业竞争力。

■ 基于经济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精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筑的前提条件。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优化调整,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及时改变并更新了现有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但受“隶属地方”属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政治、经济、产业等多方面因素,还要重点考虑高校办学宗旨及服务质量。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及严峻考验,比如,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理念缺乏更新、培养目标不准确等,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尤为突出,若长此以往,必将失去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意义,从而“同质化”“模糊化”等不良现象大量涌现,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3]。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不匹配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应用型本科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忽略了学科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依附性,脱离实际,随意设置相关专业,进而造成应用型本科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协调统一,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泛指化”,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囿于办学理念、教育资源、实践基地、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盲目跟风、无创新特色,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进程中无法有效预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社会需求导向,使得专业设置严重滞后。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qikandaodu/2021/0511/839.html

上一篇:国家森林公园托管经济效益分析以三门江国有森
下一篇:法治营商环境对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