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4日讯8月末,随着半年报披露接近尾声,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落幕,医药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或产品中标入局欣喜、或带量采购利润承压、或因防护物资股价涨停、或新冠疫情致经营困难……当前,医药企业正经历又一番洗礼。新形势下,创新还是仿制?重组还是出局?……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于8月29日-31日举办的第3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医药大咖们众说纷纭。
据报道,8月24日,上海联采办发布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除拉米夫定流标外,其余55个通用名品种成功中标,产生中选企业125家,中选药品品规191个,平均降价幅度超过70%,最高降幅高达98.7%。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慢性病用药二甲双胍片、卡托普利报出低于1.5分每片的价格。
在资本市场,大部分上市企业已发布半年报。截至目前,已有228家医药制造类企业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其中至少139家企业营收负增长,占比达到60%以上;利润大跳水的企业数也达到114家。综合来看,利润跳水大多受新冠疫情影响。
一边是带量采购导致利润承压,一边是新冠疫情等不确性因素带来的经营困难。新形势下,药企该如何破茧成蝶?
“初期,药企可能较激进,都会竭尽全力中标入局,价格出现了极端的情况。”德福资本创始人李振福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透露,对药企来讲,带量采购是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未来,大部分药品会逐渐纳入带量采购,这是所有药企必须直面的现实。他表示,尽管现阶段药企不得不承受产品低价低利的压力,但从长远看,在有序、可持续的政策影响下,药企会享受带量采购带来的红利。
“仿制药的带量采购是价格重塑,本质也是药物经济学的问题。这不单单适用于创新药,也适用于仿制药。”在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林小伟看来,药企要基于自己现有的竞争优势寻求发展方向,而生产有药物经济学价值的药物便是企业的发展方向。
同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竹也表示,不管是带量采购还是医保谈判,单从投资角度来看,应更加注重药企的产品竞争力。
“带量采购的目的不是为了低价收割,而是要高质量发展。”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镜人表示,不管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质量永远是第一位。仿制药要注意工艺改制,降本增效,让成本最低化,质量最优化。
林小伟补充,带量采购已然是必然趋势,在新坏境下,药企要注重规模效应和原药成本。“随着价格大幅下降,原药成本尤为重要,后期可能会演变成成本竞争。”
在规模效应方面,陈竹建议,药企可尝试通过强强联合的途径实现规模效应。一方面,可以丰富产品管线;另一方面,可以高质量发展特色化集群产业。
不过,在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贺菊颖看来,企业发展,创新是第一位。“集采后,我们看的是创新。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做一些有特色差异化的产品。”
谈及创新,李振福同样表示,随着集采品种的近一步扩大,市面上小散乱的药企会逐步淘汰,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0/0925/537.html
中国药物经济学投稿 |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中国药物经济学版面费 | 中国药物经济学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经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