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经济学家纵论经济转型,“十四五”重中之重将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07:5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经济学家纵论经济转型,“十四五”重中之重将是什么 黄群慧、张燕生、陈诗一、巴曙松、李佐军、徐长生等经济学家31日齐聚华中科技大学,纵论双循环新格局与中国经济转

原标题:经济学家纵论经济转型,“十四五”重中之重将是什么

黄群慧、张燕生、陈诗一、巴曙松、李佐军、徐长生等经济学家31日齐聚华中科技大学,纵论双循环新格局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慧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从实体经济角度看,全球经济将更加脆弱,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调整;从金融角度看,全球债务再创新高已成定局,国际治理领域的不确定性更明显,特别是二战后所搭建的WTO、IMF、世行等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从社会领域来看,社会分配呈现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从技术因素来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加速新工业革命的“革命”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要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就需要有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上述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这一新的经济战略就是“从低成本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转变为高质量创新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并将要素市场改革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让所有企业平等获得稀缺生产要素。

投资新引擎

黄慧群说,过去30年,中国积极参与到基于价值链分工的全球化,并广泛布局了产业链和供应链,但总体上属于低成本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这一战略在获得贸易利益、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存在外资依存度过高、关键核心技术受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巨大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三大投资——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都遇到了瓶颈制约,增速明显下降,外资占总投资之比也持续下降,致使2015年以来总投资增速降至10%以下,2019年更是降至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只有投资年增长率恢复到10%以上,中国的内需扩大、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才有动力。?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新的投资引擎将来自研发和技术进步(创新)投资,包括R&D(研发)投资、新基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以及传统和现有主导产业的更新改造投资等。”徐长生说,只有该类投资占比越来越高并成为投资增长的第一引擎,我国产业才能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升级到技术密集型为主,高质量发展才有最重要的动力。

工信部《“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2020)》显示,我国在信息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存在682项产业基础“短板”,既包括287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短板,也包括268项关键基础材料短板,还包括81项先进基础工艺短板和46项行业技术基础短板。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张燕生表示,0到1的原始创新、1到10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10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这些创新都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支撑,必须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最近5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正逐年提高,研发经费由2015年的.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亿元,增长率从2015年的8.9%增至2019年的12.5%,但R&D投入占GDP比重仅5%左右。

如何抓住创新这一“牛鼻子”,破解“卡脖子”技术,进一步提高R&D投入占比?张燕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首先要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让科学家做科学研究不受干扰,让工程师做技术发明不受干扰,让企业家做技术转化不受干扰;其次是生产系统,让全球的创新愿意参与到我国的生态、延伸创新活动;此外,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我们的短板是开发试验投入增长快,应用基础增长平缓,去年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总投入的比例第一次超过6%,但仍比美国低12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0/1102/610.html

上一篇:环球聚焦点丨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中国应
下一篇:经济学人全球早报: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