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正山,男,1974年生于陕西镇安。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专职学术委员(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幸福经济学,土地史,经济与社会指数。著有《幸福经济学》《幸福与幸福指数:理论构建与计量分析》《主观幸福感测度的困境与范式创新》《幸福横店-中国横店幸福指数研究》《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上下册)》《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寓言经济学》《爱情婚姻经济学》《老子经济学》等20余部专著和大学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可谓千锤百炼,浓缩了中国古代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寓言常常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实则是古人对人类、社会、自然等方面现实规律的总结。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36则寓言故事,其中大部分入选中国现行的语文教科书,可谓家喻户晓。在趣意盎然的寓言故事中折射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让读者觉得学习、接近经济学并不困难、高深艰涩的经济学理论不再高高在上。本书是面向大众读者下笔的,行文力求通俗易懂,活泼有趣。
“经济学”向来被称作“沉闷的学科”,一堆堆概念、一串串公式,本书会让你改变这种印象。
从“马价十倍”看广告经济学,从“楚王好细腰”看机制设计经济学,从“不龟手之药”看增值收益……中国古代的寓言和现代经济学跨越了2000多年的时光在作者的笔下神奇的融合在了一起。
刘正山在序言中写到:以现代的眼光看,寓言故事其实是洞察世界的“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简化描述。模型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包括语言文字模型、图标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寓言就是一种语言文字模型。寓言用简短的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以简化的方式来说明某个道理。西方现代的“经济学”,为了描述经济现象,也将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虽然描述方式更多的是以数学模型、图表模型等方式,但其所讲的道理和“寓言”有很多相通之处。
读到这里我感触特别深刻,不管是“寓言”还是“西方经济学”本质上都是描述人类现实世界的生产生活规律的,作为人类固然有环境、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相比较而言大家都是人类,都符合马斯洛需求,肯定有共同点。我记得高中上政治哲学课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不管是在经济基础上,还是在哲学高度上这种共同点让我明白了看待世界不应该太过狭隘。包括现在已经出现的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去解剖,找到双赢的办法,而不是自说自话,零和博弈,互相伤害。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本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来一起感受一下“寓言”与“经济学”之间的相通之处。
《后汉书·郭泰传》讲述了一个“坠甑不顾”的寓言故事。
孟敏,字叔达,巨鹿杨氏人。
他在太原的时候,一天上街不小心弄掉了煮饭的罐子,摔得粉碎。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
郭泰见了觉得十分奇怪,就问他原因。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摔烂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启发我们对“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深思,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是沉没成本?比如说,你不小心将一杯牛奶打翻了,杯中无奶可饮,你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了,那么你该怎么办?在经济学教科书里,没有重新选择机会的投入或开支,被赋予了一个形象的名称:“沉没成本”。所谓机会成本,例如你手上有20万元,可用于存入银行获息2万元,或去进行投资获利4万元。如果你把这些钱存入银行那么你就失去了通过投资获利4万元的机会,实际上你亏损了2万元。
回过头来看“坠甑不顾”这个故事。显然,孟敏深知沉没成本的要义。他知道“甑”已破碎,伤心难过没有任何意义,否则还会影响其他事情。所以,明智的人就应当像孟敏那样,做选择的时候注重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沉溺于过去。
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会如同孟敏这么思考,很多人明知道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却在错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比如许多人去炒股,行情明显下降了,确不能忍痛清仓,惦记着自己亏损的钱,每天盼着观点出现,结果越亏越多。如果能像孟敏一样理性点,或许还能少亏点。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1/0328/769.html
中国药物经济学投稿 |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中国药物经济学版面费 | 中国药物经济学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经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